d新观念下诞生的显贵子弟意识中普遍的观念,普通人在他们的印象中差不多定格在无能、废物、累赘这样的属性上。
赵建除了每年两个亿不到的工资支出外,其他三亿多全部进了自家腰包,至于其他呈现在账面上的种种花销去处,全部由上万工人和其数万家属自己动手解决了。
最简单的道理,一辆运输夜香的特种车辆坏了,在账面上是花钱采购的,实际上却是这些工人去山野中寻找材料再自己动手做的,而且还是在工之余的闲暇时间做这些事情。
所以,从某方面来说,账面上没有丁点造假,只不过赵家将上万工人极其家属创造的这些财富独吞了罢了。
从廖志远、马韫他们的表现来看,他们从来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农夫利用闲暇之余修理农具,编织背篓箩筐用于再生产,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他们并没有想得更多一些,自己并非这农田的主人,这些农具坏了也不用他们去闲操心,压根就不需要这么积极主动。
而后,随着这个盘子越做越大,利益越来越大,沼气的消耗量也一年比一年大,招募更多的工人是必须的,可五个亿的拨款却并没有增加,虽说按照赵建给工人们定的工资标准,再多两倍也是撑得住的,可这就相当于割他的肉、放他的血,他怎么可能愿意
不断的哭穷诉苦是肯定的,要让上面的贵人们看到他的“艰难”。
然后,他又想方设法的开源节流。
节流的后果就是下面工人对他的仇怨越来越深,在他稍微表露之后,贵人们主动拨款给他在棚户区修建府邸,安排护卫,务必不让他遭受危险。
这一点真是让旁边的莫渊佩服不已,明明已经是年收入数亿的土豪,却连这点建府邸的钱都要上面的贵人掏腰包,不得不服。当然,他这么做最大的理由是让他们看到他的“贫穷”我除了一颗攀附权贵的忠诚之心,真的很穷。
而开源他更是多有“绝招”。
原本,他们是主动去各城区各路各巷收集夜香,这是最大的原材料来源啊,免费获得原材料,还有什么不满的。
在贵人们面前请示哭诉之后,经他们默许,按照人头收取“清洁费”,也不多,每人每年只需缴纳二十元,就能够享受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在一千万人吃喝拉撒、屎尿遍布、污水横流的恶臭之地上生活。
贵人们认为很有道理,甚至觉得二十元的清洁费少了,主动给他加了一倍,四十元,就这一项赵建就每年开源四个亿以上。
而另一方面,赵建将从古书上看到军屯稍改变后的“沼屯”成功推销出去,获得贵人们点头认可。
反正东城区的东麓云岭那么多荒山荒地,只要不耽误沼气的制备生产,你有能耐带着工人们垦地开荒,自给自足解决部分问题,那去做就是了。
对那些贵人来说,赵建只是让他们惠而不费的点个头,没有多花一分钱就主动解决了问题,这是能干的表现。
对赵建来说,这个“沼屯”真是神来之笔,一举数得。
沼气工越来越多,其家属也越来越多,平均一千元的工资越来越难以维持这些工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赵建本人也知道,长此以往,这个矛盾终究要爆发,到时候耽误了沼气的制备生产,贵人们绝不会对他有一丝垂怜,他第一个要倒大霉。
可另一方面,涨工资是绝对不可以的。每人每月涨一百,对他来说就是一年三四千万的损失,而每人涨一百意义有多大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至少要翻倍,这才能够平缓这种矛盾,这对他来说,还不如杀了他来得痛快。
若非理智告诉他一千块的工资已经够低了,再低就真要造反了,他早就给工人们将月工资降到几百元了。
沼屯,几乎从根本上化解了这个矛盾。
沼气工人又不是二十四小时工,有那么多闲暇时间,还有他们的家属,近十万人呢,闲着只能够浪费粮食,东麓云岭,广袤天地,大有可为,择地开荒,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沼气田发酵后的残渣还是上等的化肥,饲料,种庄稼,搞饲养全都是宝贝。
庄稼长势喜人,饲养副业也搞得有声有色,更关键是不用给任何人交税。
当然,这是对赵建而言,除了赵建父子,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是不知道的啊。对他们来说,种田交税,天经地义,何况还白用了沼气田中的高效化肥,自己得一半,另一半上交,对他们来说也是勉强能够接受的,他们多么容易满足啊,剩下的那一半也已足够他们及家人的生活了,还能养点家畜家禽,那一千块钱的月工资反而变得像是“外快”。
工人们的生活大有起色,赵建不仅不动声色的化解了某个矛盾点,还给自己开了源,那上交的一半自然进了他的腰包,纯赚。
赵建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天才。
莫渊也觉得这家伙是个天才。
贵人们一分钱没有多花,收益却在一年年的增加,赵建办事得力啊
原本生活拮据,一块钱掰成数瓣花都觉得不够的工人们突然发现能够养活妻儿老小了,对赵建的仇怨情绪反而平复了许多
而赵建呢,原本每年进账三亿多,一通神奇的操之后,现在,赵建每年进账突破十个亿
莫渊心里估算了一下,赵建站在这个隐蔽的风口上,这些年吸进肚里的金钱超过百亿了吗
饕餮啊
更让他感觉佩服的是,做出这么大的成就,雁峪关中硬是无人得知,除了赵建父子二人自己清楚,再无一人了解其中蹊跷,就算有人管中窥豹,觉得发现了端倪,也不可能想象到是如此一个天文数字。
而且,为了不让上面的贵人们看破这屎尿堆里富贵宝藏,他还积极主动的哭穷诉苦。
运营一直近十万人队伍的艰难,十万人,五个亿,相当于每人每年就五千块钱,结果我给你们创造出了现在已是四百亿以上的利润蛋糕,你们不惭愧吗
他的行动是有效果的,坐在中心城区半个脚步都没踏足此地的陈五少一年净赚八十亿,他大概也终究觉得有点惭愧吧,不仅贴心的安排了护卫保护他的安全,现在还放开口子将每年的拨款从固定的五亿变成营收的百分之三,以今年四百亿计,那就是十二个亿,多出来这七个亿,又是纯赚
对于赚钱的能力,莫渊以前没有服过谁,但今天却是真的服了。
季洪昌四兄弟,立志打拼出自己的事业那天,和赵建攀附上权贵那天,前后没差多少,可现在结果呢,一个四兄弟齐上阵,个个能力不俗,心志坚毅,连同动产不动产加起来勉强积攒到数千万的家业,结果还搞得家破人亡,另一个单打独斗,藏在暗处闷声发大财,很可能已经往自家腰包里揣了百亿身家。
天壤之别啊
原本听说赵家父子想要某个世袭屎尿主管的职位,他的心里还有点没当回事,最多是对赵家父子人品的鄙夷,为了跪舔权贵,简直不择手段,现在才知道,这是自己浅薄了。
怎敢如此小觑天下人
能人何其多也。
有如此局面,眼见着年收益就要突破二十亿,以后随着总营收水涨船高,继续诉苦卖惨,以后甚至可能达到三十亿四十亿,那些立在云端的尊贵人物多看一眼屎尿粪堆都觉得肮脏污眼睛,哪里会仔细琢磨里面藏着宝藏,外人窥不得全貌,即便看到一丁半点的利益也绝不敢冒着得罪顶级权贵的风险找赵家父子麻烦,而那些真正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工人们,连接触贵人们的渠道都没有半个,他们从始至终是被蒙蔽的最深的,也将一直被蒙蔽下去,只要家人能够活得下去,他们也已认命
莫渊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个主管之位,他都有点心动了。
难怪赵家父子从不掩饰谋求“世袭”的心意。
现在甚至基本已经成功了,无论是上面,还是下面,还是外面,基本都认可了这种局面。
而赵家父子的心气,早就已经不止于此。
百亿的身家,带来的是与之相匹配的气度与视野。
哪怕安稳富贵,也没有谁想一辈子锦衣夜行,当一辈子缩头乌龟,还要让子孙后代皆如此。
而且,他们也都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地位全都是建立在贵人们的一念之间。
这太不保险了。
早在赵建收获第一个三亿多收益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
而这个时代的一句至理给他指点了方向。
唯有力量,才是真实,其他种种,皆是虚妄。
第194章真父子,假儿子
我早就过了修行习武的年纪,没指望了。
可我的儿子赵乐还小,正是修行习武的好时候,我要把他培养出来
赵建立刻有了更大的野望和冲劲。
在明确了目标之后,就是如何去做了。而他很确信的一点,这事不能在雁峪关来,不能让上面的贵人们察觉到自己这个“安安分分”给他们打理屎尿粪堆的工人头子有了与他们一起肩并肩的野望和本钱。
去紫塞城
他再次明确了方向。
隐在一旁的莫渊心中佩服,这家伙总是能在黑漆漆不见光的环境中找到最正确的一个方向,而且,身为没有力量的普通人,他却有着惊人的行动力。
因为这几天经常和宁熙宁老头聊天,莫渊也知道了许多武馆之事。
一般来说,武馆收徒,对你悉心培养,各种指点,各种功法,各种资源,细心周到的一点点喂进你嘴里,身为弟子,对于武馆当然就有着不言而喻的义务。为代价,弟子也就与武馆绑定在了一起,为之奉献,为之牺牲,都是理所当然之事。
这是一般意义上武道传承关系。
而在一般意义之外,也存在着非一般意义的武道传承。
比如雁峪关有个叫做成军的馆主,游历紫塞城时就因为被对方看对了眼,就给了他一条通向大武师的阶梯,而他并不需要履行太多义务,只是盟誓不得外传而已。
看对了眼,一个承诺,人情恩情可以有千奇古怪的原因,这也是游历的诱惑所在,总会有类似的传说流传在武者的世界里,谁有保证明天这样的好事不会落在自己头上呢。
除此之外,还另有一种方法,更直接,更干脆,用钱开路。
金钱的力量是巨大的,一般人打动不了这些武馆那唯一的原因只是给的钱还不够多。
有些同样身份背景不凡,却因为自家传承武学不适合某些有着特殊需求的后辈修行,需要向某个大武馆谋求功法,但又不想自家后辈与之绑定;又或者是一些依附权贵趁势而起的各种新兴富豪之家,商会商行势力,钱攒够了,想要给后辈谋求最好的修行习武之路,同样不愿后辈与武馆绑定还有其他各种各样原因,最直接的办法,当然就是用钱开路。
有着大武师以上传承的大武馆,基本都由盟誓密法的约束,只要钱给到位了,完整传你一套核心嫡传功法又怎样
普通武馆,一般只有到武师境界的武学传承,一般连盟誓秘法都没有,对于有这类需求的“客户”来说,是根本看不上的,所以,宁老头说这些,都是说的“别人家的事儿”。
大武馆,有着明确的可修行至大武师的武学传承,或许还可修行至宗师,但尚在验证之中,还没有真正的宗师诞生过,即便如此,想要单靠金钱砸开他们的门,至少千万起步。
而所谓道场,就是有着可修行至武道宗师层次的武学传承,确有宗师诞生、坐镇之地才能称之为“道场”。
整个北疆之地,明确的宗师道场只有四处,有三处在紫塞城,玄武道场就是其中之一。
有类似需求、企望的“客户”简直不要太多,真要整理个名单,能把偌大道场给淹没。宗师们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也是心烦,但钱对他们同样是有用的只要足够多,他们自然也不能通通拒之门外,几乎是明码标价,少于一个亿的“拜门费”,免开尊口。
这个高门槛一出,瞬间就清静了大半,也把真正的客户群体给“露”了出来。
对于这些人,武道宗师们也不吝啬于传他一套可明确修行至宗师境界的高深武学,宗师境界的武学和修行成为武道宗师,从来都是两码事。
这么多年,整个北疆修行这个层次功法武学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真正修成宗师的又有几个
而且,即便谁天资纵横,凭着自己传的一套武学就修成宗师,那也没什么不好。
反正有着誓约约束,也不担心自家绝学肆意传播。
很明显,赵建同样看中了这条路。
对于治下这数万沼气工人们,他恨不得蚊子腿上都要刮出肉来,烂石头里面都要榨出油来,穷尽一切智慧挖掘他们所能创造的利益价值,可对于培养儿子成才,他大方得很。
两亿元叩开玄武道场的大门,得传宗师级武道绝学,他却一点没有停手,逢年过节都会有特殊的心意问候,单是儿子在玄武道场求学修行这些年,他的投入不下十个亿。
他这样的手笔,真的把玄武宗师打动了,允许赵乐在他指点嫡传弟子之时在一边旁听,赵乐修行中遇到一切疑难之事,他也会悉心指点建议。几乎和嫡传弟子没什么两样了,而且,赵乐还不用为玄武道场履行任何义务。
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每年大半时间都是呆在雁峪关,跟着父亲学习“治理之道”,且青出于蓝而
重生小说网【chongsheng520.com】第一时间更新《炎黄人间》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