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chongsheng520.com】第一时间更新《败家子的青云路(科举)》最新章节。
第61章
考试的第一步:写考生信息。
古今中外都一样。
不一样的是,现代答题卷跟试卷是同时拿到的,有时候考生会忙着看题目而忘记写姓名。但在齐朝,就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搜身唱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所有考生进场以后,才会揭晓题目。
江重涵等五人入场的时间不早不晚,也等了近一个时辰,才终于等到考生入场完毕。
“当——”只听一声锣响,作保的廪生离开,考场大门关闭,从附近卫所调来的士兵把守在门口,禁止任何人出入。
考场内,宣州同知将密封的盒子打开,将一张写了大字的纸贴在木牌上,由衙差举着,绕着考场走了一圈。
第一场的题目:而不见舆薪至舆薪之不见。[1]
“啪……”一个考生刚从考篮里取出的砚台瞬间掉在地上,他却浑然不觉,只是脸色惨白地看着题目。
不光是他,好些考生都或脸色苍白,或满脸呆滞,甚至还有人虽然不说,但脸色灰败,一副“好的,本人的县试到此刻就结束了”的样子。
因为这句话,乍一看实在太费解了!
有些不是不是第一次参加颖安县试的考生差点忍不住就抱怨出声了——什么见不见、薪不薪的?那个“至”到底什么意思?是解释为“直到”,还是“到了”?
“看不见车子和木柴到了然后车子和木柴都不见了”?
从前的颖安县试哪有这么难的题目?上次戴志贤出的还是“为是其智弗若与”[3],怎么这次一上来就这么难?还让不让人考了?
难道真就是戴志贤在时没钱,戴志贤不在了就没才华,都过不了县试?
“戴志贤”这个名字划过脑海,所有人不由得全都看向江重涵,连坐在厅上的宣州同知也借着低头喝茶的动作,瞥了他一眼。
江重涵:“……”
不好意思啊,他不太喜欢满足这种期待。
他不仅没有脸色惨白、疑惑不解,还从考篮里取出笔墨砚台,开始磨墨了。
仿佛被他提醒似的,其他考生纷纷动作,拿笔的拿笔,磨墨的磨墨,考场内一时窸窸窣窣的声音不断,有人趁着此时,发出极轻极轻的一声:
“嘁……”
哦,觉得他装?装懂?装镇定?
江重涵低头磨墨。
可是,这题确实不难啊。
科举考试第一步:句读。
也就是考验考生们断句的基本功。因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这些题目乍一看,都十分唬人,以致于很多人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如果断句错了,那就直接面积算成体积,直接离题万里了。
比如现场这题,如果断成“而不见,舆薪至舆薪之不见”、“而不见舆薪至,舆薪之不见”、“而不见舆薪至、舆薪之,不见”,那写出来的文章估计考官看都不会看一眼。
正确的断句是:而不见舆薪,至舆薪之不见。
断句对了以后,就是考验的第二步:熟读典籍。
科举考试的题目为了考验考生对典籍的熟练程度,往往截取一篇文里面的两句,结合起来,造成文句不通的假象。但像县试这种最初级的童子试,只考四书五经里面的一篇,只要断句对了,基本不会弄不清句子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本次县试的题目就取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七节》中的一段。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2]
可以举起百斤重的东西,却举不起一根羽毛,可以看清秋天新张的毫毛,却看不见一车子木柴。如果只想到第一段,没有想到第二段,很容易理解为“认识片面”。
但这篇典籍说的不是什么看不见,重点在说:君子有能力,就要尽力去做。
“不为也,非不能也。”
这不是什么没有能力,纯粹就是不愿意做。
熟记了题目的篇章,才是应试的第三步:写文章。
江重涵抬头看了眼考场中间,为了照顾考生,考场中间不仅挂了时辰牌子,还放了个漏刻。
辰时二刻。
江重涵略微沉思,边磨墨边打腹稿。
八股文应试是很死板的,不仅对格式有严格要求,而且答卷上不允许出现错字、别字、漏字,连字的笔画都不能少。正文内容里也不允许出现空行、空格,字体要求必须是台阁体,不要说什么草书、行书,就是卷面一个字的笔画长出了格子、墨迹滴污卷面、有修改痕迹,都会直接被判违规,直接落榜。
卷面要求太严格了,又是第一次写八股文,江重涵着实花了点时间构思。
确定了大致思路之后,他就提笔蘸墨,开始打草稿。
噢,齐朝的科举考试有草稿。
如果发下来的草稿纸上没有“草稿”的痕迹,哪怕草稿纸上也是一气呵成、没有一处涂改的痕迹,也会被判事先请人猜题背文章,也就是抄袭。这文章不是你现场做的,违规,试卷作废。
江重涵平时对周围的感觉非常敏锐,但一做事,尤其是读书写东西时,就异常专注,进入忘我境界。可县试不是乡试、会试,每个人都有单独的隔间(号房),县试都是在一个三面围起来、一面完全敞开的敞厅举行的,而且一个县就那么点大,除了书院繁盛的江南以及某些科举特别繁兴的地方之外,参加县试的人都不多。
今年颖安县试的情况还算特殊了,因为资格审核放宽,从前因为贪官而落榜的学子们全都能报名,足足有四百人。
可四百人……现代小学一个班四十人左右,这还不过一个年级的人数,东西两个敞厅还没坐满。本来座位与座位之间连隔断都没,彼此的一举一动都看得一清二楚,考生之间就很容易相互影响,江重涵又相当于风云人物。
考生们有些好奇他,有些拿他当垫底的安慰,还有人暗搓搓地嫉妒着他,等着用成绩狠狠踩他一脚。现在江重涵一开始动笔,大半的考生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现场不能说话,更不能交换眼神,但他们的脸上都仿佛写了同一句话:
我还没断好句呢,姓江的就开始写了?他不是才读书一个月吗?
尤其是二三十岁的考生们,更是开始怀疑人生:我连个刚开蒙的少年都不如?
不不不,他们心里拼命摇头。
他肯定是唬人的,随便断句随便写呗,反正他还年轻,这次也只是试场而已……肯定是这样的!
等等,他拿了素纸,开始写草稿了……
他写得很流畅!
他停笔了,瞧吧!人的思路不可能一直顺畅的!
等等,他只是拿了水壶喝水吗!
怎么又开始写了……
众考生一边考一边忍不住关注江重涵的一举一动,等江重涵放下笔,从考篮里取出馒头开始啃,他们才惊觉:居然已经中午了!
也直到此时,江重涵才有功夫抬一下眼。
可惜,尽管四周都是打量的、不可思议的、胡乱猜测的、甚至鄙夷的眼神,都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
前世他从小跳级、频繁跳级,中考、高考、考研场上都是年纪最小的一个,每次考试都因为前几次跳级而更出名,在考场上极为瞩目。认为他故作镇定也好,胡编乱写也好,故意搞人心态也罢,江重涵都已经习惯了,不在意了。
他只是看了一眼院子中间的牌子和是漏刻。
午正一刻,12:15分,距离可以交卷的最早时间,还有2小时45分。
是的,虽然考试考一整天,但是从下午三点,也就是申时开始,就可以交卷了。
誊写不需要太久,在那之前,江重涵不紧不慢地吃了个馒头,将脑子澄空。然后,他用考篮里的布巾擦干净手指,用考量的目光重审了一遍自己的文章,略做修改之后,敲定了稿子,开始练字。
他以前练过软笔书法,楷、行书、隶都写得不错,但台阁体是穿越之后才开始学的。台阁体这种应试字体,首要的就是规整、方方正正,在保证绝对规整的基础上,才要秀、润、正、雅。前世他练书法是为了消遣,写字时自然带了点性格,江重涵自己也知道,因此打草稿时他就特别注意用了台阁体,写得很认真。
果然,写完还是发现有些字的台阁体写得不够端正,因此着重在草稿纸上练了好几遍。
直到确定文章、字体都没问题了,江重涵才有条不紊地将文章誊写进试卷上。
试卷的纸上有红色的格子,非常醒目,他一拿,周围的考生也看到了。
——不是吧?
考生们惊呆了。
难道本场第一个交卷的人,居然……居然是江重涵?
作者有话要说:
[1]题目这个例子,引自《李宗吾全集·上卷》[2]《孟子·梁惠王上·第七节》[3]《弈秋》,出自《孟子·告子上》
天才一秒记住【重生小说网】地址:chongsheng520.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