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27.第24集《佛法修学概要》(第1/2页)

《佛法修学概要》转载请注明来源:重生小说网chongsheng520.com

庚三、不邪淫戒

辛一、解释名义分五:辛一、解释名义;辛二、具缘成犯;辛三、犯戒轻重;辛四、开缘情况;辛五、持犯得失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十八页,我们讲到庚三不邪淫戒。这条戒是五戒的第三条。

辛一、解释名义

首先我们解释什么叫邪淫,把这个定义作一个说明。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首先我们解释这个□□,什么叫□□?它必须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从内心来说,它必须是一个染情逸荡,这个逸荡就是放纵。放纵什么呢?放纵我们贪染的情感。也就是说,拣别它不是在一种安住调伏引导的状态。就是说你这个内心染污的情感,是处于一种放纵的现行。这是第一个条件。就是内心有染污的情感在活动。

第二个,你有实际上的污秽□□,有身体的结合。依止内心的这种情感,去推动你身体做种种地结合,这样子就犯到不净行。

就是说这个必须有心、境两种的具足,这是第一个,简单地解释。

从五戒的角度不邪淫,就是自己妻子以外的叫作邪淫,夫妻之间叫正淫。在五戒是不断正淫,断邪淫。这种妻子以外的邪淫我们开展有三种情况:

第一个,人跟人,若男若女。若男若女就是人的对象,找一个人的对象有三种情况:第一种,男男,男众对男众;第二种,女众对女众;第三种,男众对女众,这三种情况就叫若男若女,就是人跟人之间。

第二个,人跟鬼之间。你是一个人,找一个鬼道众生来做邪淫也是犯到。

第三个,人跟畜生之间。也是这种情况,都不可以以染污心而有身体的结合。但有干犯,并名“邪淫”。

这个淫戒我们看它的定义,可以知道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说,在杀生跟偷盗,它要犯到根本是很重视对象的,你看杀戒,一定要针对人;偷盗也是要面对人,这个东西是系属于人的,妄语它也是针对人才犯根本。邪淫戒,它不管你什么对象,是人也好,是鬼神也好,是畜生也好,只要你合乎染污心,有身体的□□,全部犯重。它不管你什么对象,它是不拣别对象的,这是值得注意的。

有关邪淫,在《俱舍论》又讲出比较高的标准。第一个,他□□,这个前面说过了;第二个,自己的妻,但是你是非道,非道从女众的角度,所谓的正道必须是大道。非道就是大便道跟口道,这个叫非道,你入了这个非道也算邪淫,这也是一种说法,不过这个是中品;第三个,非处。你不是在房间里面,这个是非处;第四个,非时。你在怀胎乳子的期间——在怀胎期间或者是在哺乳孩子期间,或者八关斋戒期间(当然八关斋戒就是犯重戒),这样子都犯邪淫。但是这几种情况,非道、非处、非时他只犯中品,这个待会会说明。这个是补充说明的情况。

辛二、具缘成犯

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从意乐的角度有两种:

第一个是正境。正境我们在律上简单地说就是“道”。这个道,有男二道、女三道,男众是大便道跟口道,你的□□入了大便道跟口道犯重,或者入了女众的大便道、小便道跟口道,女三道,也犯重。男二处、女三处这个叫作正境。

第二个,你是兴染心。拣别不是在睡眠无知的状态,你是在清醒的状态,这个是有犯罪的意乐。

第三个,加行。你用种种的方法。

第四个,究竟。与境合,□□入女根乃至于入毛发许,那么这个就犯到根本了。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杀、盗、淫、妄四根本里面,它的犯罪条件都有一个——它会考虑你心中的转想,对不对?偷盗,你要作有主想,你如果作无主想就不犯了;这个人你要作人的转想,你如果认为他不是个人就不犯了,至少不犯根本;邪淫它不管你作怎么转想,它不管你,只要是个道,你只要进去,不管你怎么想都没有用,通通没有用,这是根本,只要你受乐就犯根本,不管你过程作什么转想,通通没有用。所以邪淫:第一个,不拣别环境,不拣别对象;第二个,也不拣别你心中是怎么想的,它完全结重,这个地方值得注意。

辛三、犯戒轻重

“非己妻入道”,什么叫入道呢?就是男二处、女三处,这个是上品不可悔罪,这个就破戒。

那么“己妻”,如果是自己的妻子,如果是“非时、非处、非道”,中品。如果是非己妻只有身体的接触,但是没有入道,只有身体的接触——中品可悔罪。这个比较简单,对首忏就可以。

如果只是念头的活动,发心□□连身体都没有接触,那就责心忏——下品可悔罪。

所以它这个犯罪轻重,不拣别对象的,不管是人也好,鬼道也好,畜生道也好,它完全从入道跟非入道来判断轻重,这个地方值得注意。

辛四、开缘情况

我们看第四科的开缘情况。有三种,先把它念一遍。

邪淫的开缘有三种:第一个,你是被怨家所抓。就是一种强大外力的盗贼,用强迫的方式,在你不可抗拒的方式而犯到,但是关键是你的内心也不能有乐受,“如热铁入身,惟苦无乐。”所以在律上说,即便是为怨家所执,只要你乐受,也是犯到邪淫戒了,这个要注意。

第二个,熟睡不觉知。你是在睡觉做梦当中发生的,这种情况是不犯,因为你没有清醒,你是在一种没有清醒的状态。

第三个,狂乱坏心,这个是不犯的。

辛五、持犯得失

我们看持犯得失。先把它念一遍。

犯戒,它的主要的果报在三涂。它的余报:第一个就是生死炽然。我们会创造很强烈的生死业力,这个对往生是很大的障碍。第二个,障道,障碍出离之道。这个待会儿我们会再说明。

你能够持戒清净,它的功德从近处来说,得生人天;从远处来说,乃至于往生净土,乃至于成就佛道。它的余报有三个:第一个人天敬重。在律上说,鬼神特别尊重这些持不□□戒的,这种修梵行的。

律上举了很多例子。说有些女众,她年轻时失去了丈夫,成了寡妇,她坚持守住贞节,那这个房子有闹鬼,她一去那个地方,她跟鬼说:“仁者!你要出去,你不应该住在这里。”她讲一句话,那个鬼就离开了。因为什么?他尊重她持不□□戒。所以这个不□□戒,受到人天鬼神的敬重,在律上有强调这一点。

第二个,染欲微劣。我们没有这样的行动,慢慢慢慢染污的欲望烦恼淡薄了,当然生死业力也比较轻了,所以堪修圣道,很容易修学出离之道。这一点我们解释一下。在《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杀盗淫妄有四种清净明诲,这四种清净明诲,它牵涉到两个重点:第一个,业力的问题;第二个,心态的问题。如果杀盗淫妄你是偶一为之,你就做一次或者两次、三次,在三次以内,叫偶一为之了,你犯了以后马上忏悔,那这个问题不大,顶多也就是业力的问题,你就在心中创造一个业力。因为你不再造作这个业力了,慢慢慢慢忏悔,也就会变成不增长业,至少不障碍你往生。

但如果你经常数数现行,这个造业——杀盗淫妄,最可怕是什么?就是无惭无愧,最麻烦,这个火一直烧,烧到已经不是业力,它怎么样?破坏善根,这糟糕啦!《楞严经》它所害怕的就是在这里。你本来是在造业,造业顶多是痛苦,但是佛教徒最怕的不是痛苦,就是说,你破坏我的善根,那糟了!你的善根还在,你只是造了罪业,你还有希望,因为你心中有善根,还可以去教导你,你还可以产生生命的反转。

所以临终往生的人,他带业往生,不能破坏善根。他造了杀盗淫妄的罪业,一定要忏悔。你不能放纵这个业力。已经侵蚀到你的根,到骨头去了,那就糟糕了。

什么叫破坏善根呢?以杀生来说。你杀生,杀完了以后,你赶紧忏悔,就算你没有忏干净,你有惭有愧,顶多就是多病。但是你身体生病,起码你还可以修学佛法,还是走在菩提道上。

但是,你这个杀生一直造,造到最后的时候,你已经不是走到菩提道了,而是走到鬼神道了,你如果是无惭无愧地造业,那是变罗剎鬼。你很努力地做义工,很努力地做施舍,所有的善业是使你变成鬼王,你的生命已经是本质上的改变了,这糟糕啦,杀生变成去鬼道。

所以很多所谓英雄好汉,革命烈士,他这个杀业造得无惭无愧。但是杀生没有理由——你不要说什么维持正义,那个都是废话,杀生不能有理由。当然也有例外,例外是什么呢?杀生的例外就是恐怖攻击。你知道这个人他要发动一个恐怖的攻击,要杀很多人,那律上说,杀广大的人数,而且你知道用任何方式跟他沟通,他完全听不进去,而且时间紧迫,菩萨做如是思惟:我必须牺牲我的戒体把他给杀了,救广大的人。这个时候,菩萨的善根没有破坏,而且多诸功德,这个是例外。这个人他已经起颠倒了,你跟他说什么都没有用,他要启动炸弹了,你赶紧把他杀了,这个是杀戒的开缘。除此之外,都不可以!在律上说,乃至于有杀害父母的不共戴天之仇都不能犯杀戒,因为他们过去有他们的业报。

这个淫戒的问题在哪里呢?尤其是求生净土要注意了,它是障碍出离的。其实杀生所障碍的善根,是偏重在大悲,理论上对净土的往生来说,它的障道还没有像邪淫那么严重。因为净土宗它称感应道交,大悲心还不是重点,出离心才是重点。那么你造了邪淫以后,有什么问题?当然你有一个罪业了,那如果你继续造下去,无惭无愧,那糟糕了!你的出离的善根破坏掉了,变成魔道。

在《楞严经》上说,魔道——你心中贪恋生死,临终时你就发觉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一个绳子把你绑住,你这个脚根本走不开,就是你那个邪淫的业造得太重了,已经侵损到你的善根了,这就危险了。

所以这个业,你即便造了都有办法忏悔,只要你发现得早。我们一个净土宗的人,绝对不能让罪业侵损到你的善根。在侵损到善根之前,你赶紧把它忏掉,让它变成不增长业,让它沉淀下来带业往生。

所以学戒的好处就是说,你发现你有问题了赶紧处理。它本来是表皮的这个肉受伤,一个外伤而已,侵损到业力,折损你的福报而已。以邪淫来说,它折损的福报就是:你本来有功名,本来可以有很大的高官,但你犯了邪淫,这个高官功名没有了,如此而已。但是,如果你一直造一直造,造到最后,你菩提的善根里面那个出离心破坏了,变成贪恋娑婆了。那这个损失就很难去算了,它已经伤到你的骨头了,伤到根了。

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这就是邪淫为什么会障道。就是说,如果你这个是无惭无愧的话,那就伤到深层的善根;如果有惭有愧,它顶多也就是一个罪业,透过忏悔,这个罪业是可以不起现行的。

庚四、不妄语戒分五:辛一、解释名义;辛二、具缘成犯;辛三、犯戒轻重;辛四、开缘情况;辛五、持犯得失

我们看庚四的不妄语戒。前面的杀盗淫,是一个身业的过失,这个地方讲到的是口业的过失

辛一、解释名义

我们先把妄语的基本定义念一遍。请合掌。

心口相违,言不称实,欺诳他人,名为妄语。

妄语的基本定义有两个:第一个,心口相违;第二个,言不称实。当然最重要就是欺诳他人。心口相违就是你心中所想的,跟口中所说的是违背的。也就是说,你所说的言词,跟实际情况是不合的。这是第一个,约外境。第二个,约内心。你有欺诳他人之心,这个是妄语。不过这个地方,佛陀在制戒时,偏重在欺诳心。因为有时候我们讲出的话虽然跟实际不符,但我们不一定有欺诳心,可能我们智慧判断错误。

在律上,佛陀举一个例子。佛在世,毗舍离国发生了旱灾,好几天都没有下雨,这个是很严重了。古代的农业社会没有下雨,农作物都没办法活了。所以外道找他们的师父,佛弟子也找自己的师父,来问问看什么时候可以下雨。

这时目犍连尊者,刚好在毗舍离国游化。佛弟子就问目犍连尊者(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说:我们应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可以下雨呢?我们要早做准备呀。目犍连尊者入定观察后说:七天后就会下雨。大家就想,七天也不久,就等吧。到了第七天还是没有下雨。这时佛弟子就讥嫌了,说目犍连尊者打妄语。比丘去托钵的时候就听到了,回来就把这件事如是如是地禀告佛陀。佛陀就把目犍连尊者请来说:“你是不是跟居士说七天后下雨?”目犍连尊者说:“是的。”佛陀问尊者说:“你是用什么心情说的呢?”目犍连尊者说:“我用正直的心说的。”佛陀说:“目犍连尊者没有打妄语。”为什么呢?佛陀就补充说明:“目犍连尊者入定的时候,他看到远方有一块云飞过来,根据它的速度,他合理地推断,这块云七天后可以飞到毗舍离国。但是中间出了插曲,阿修罗王看到云,把它拨走了,所以就变成他讲错了。”

这个地方就看得出,佛陀跟阿罗汉的神通有所不同。诸位要知道,如果是佛陀,要么不说话,佛陀只要讲七天后下雨,它一定下雨,没有任何例外。阿罗汉就不一定了,因为阿罗汉的神通不一样,这个我们到果证的时候会说明。阿罗汉因为他断的烦恼是有限的,神通力也是有限的。

这个地方说明什么事呢?就是,这个人他讲的话跟实际不符,你不可以就判他是妄语。他有时候是智慧不够,缺乏经验,或者这中间有变数了。所以妄语的关键,除了心口相违以外,关键在于“欺诳他人”,他有欺骗你的心情,这是业要成就的一个重点。

我们再看大妄语戒。这个地方讲出妄语的两个项目,先看大妄语。请合掌。

大妄语——若未证四果,妄言已证;未得四禅,妄言已得;未悟道,妄言已悟;及妄言天来、龙来、鬼神来等,过人之法,虚而不实,诳惑世人,名大妄语。

这个“大”指的是它的过失、它的罪业特别重,它影响的层次也特别广,叫作“大”。大妄语的情况,我们可以会归成两种:

第一个,妄谈个人的果证,这个是佛教徒的大忌。就是说,你在宣扬佛法时,你应该只有如法地宣说,如是我闻,如是我说,祖师怎么说我们怎么说,但是你不能牵涉到你个人的果证。因为不管有没有果证,我只要如法宣说,众生听得懂,每一个众生如法修学,就能够得到利益了。

所以佛陀在《楞严经》里面,在大乘经也是,严格禁止所有的弘法者妄谈自己的果证,乃至于你是真实地有果证也不能宣说。当然真实的果证不叫大妄语,这个只是扰乱佛教的秩序,这个罪比较轻。但是如果你是没有的而说有,那这个就列入大妄语了。

小说推荐:《都重生了谁还深情啊》《惶惶》《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洞中避难所》《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好莱坞的亿万富豪》《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好男人系统[快穿]》《神话版三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悍女麴凰驭龙婿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穿时空的女将军我靠好运壮大家族诱梦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落在荒年崽崽很闲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离人终成相思意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表妹不欲攀高枝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我是主母,也是孟婆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谬接瑶华枝三魂七魄归位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这个修仙过于日常穿越三国:姐妹同心哇!女总裁是皇帝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横空出世的娇帝君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寻找轮回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