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转载请注明来源:重生小说网chongsheng520.com
课程摘要
《闻法仪轨》
1、讓您從聽聞佛法當中獲得最大的功德利益
為什麼聽聞佛法需要儀軌呢?
大乘佛法的基本思想:「諸法無自性,一切從緣起。」一個法到底是功德還是過失,不取決於這個法本身,而是由它生起的因緣來決定,所謂「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所以,佛法的修學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在整個過程當中,你的內心如何造作,會決定這個法的不同相貌,也就產生不同的結果。
正如宗喀巴大師所說:「同樣聽經聞法,有些人得到殊勝的利益,產生滅惡生善的效果;有些人則因不正確的聽聞而產生了過失,反而障礙他的修學。」因此,聽聞佛法的儀軌是非常重要的,可讓我們依此獲得真實利益。
《佛法修学概要》
1、讓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學次第!
這個課程共有四個主題,發心、正見、修行、證果。
第一個,談談發心。佛法是先有目標,才有過程的,沒有一個人是走一步算一步的,這個就不是佛法了。你要先發願,然後再以願導行,你要先知道你希望想變成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你才可以啟動的。因為佛法的內容太多了,我們生命有限,佛法廣大。你發願來生要做一個大國王,那麼你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大國王的果報出現?你來生要到淨土去,你要積集什麼樣的資糧,讓你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所以我們只能夠選擇性地修學佛法,因為佛法廣大而人生短暫,你必須要先知道你到底要什麼。先有目標,然後你才能夠選擇哪些東西是急迫的,哪些東西是暫時不急迫的,所以這個發心篇,首先設定目標。
第二個,正見。這個很重要,一種如實的智慧觀照,這個就是心地法門,瞭解生命的真相。
第三個,是修行篇。從智慧的觀照,還有我們所設定的目標,觀照力、誓願力產生的一種實際的行動力。修行篇,我們廣泛地說明修行的方法,付諸行動。最後,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功德出現,這是證果篇。
前面的三科發心、正見、修行是因地的修學,是我們要做的,最後的證果是我們未來來生的果報。
我們學習佛法,主要是改造我們生命的本質。我們沒有必要生生世世輪迴下去,我們是可以作出選擇的!透過這個課程,可以迅速掌握佛法修學的次第,把帶有生死輪迴痛苦的快樂,轉成一種功德莊嚴的快樂,引導我們的生命產生蛻變!
2、什麼是「理觀」?什麼是「事修」?
佛法的修學有理觀和事修。理觀就是「學」,研真窮妄,達理生信。「學」主要的是學習兩個事情:第一個,什麼是真,什麼是妄,如何破妄顯真。這個叫做「學」。這個「學」當然是一種智慧的觀照了。透過智慧的觀照,我們能夠安住空性,調伏愛取,最後導歸菩提。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這些是我們整個學習的重點。
當你的心地法門成熟以後,就有資格從空出假來修六波羅蜜,一方面懺悔業障,一方面積集資糧。在歷事鍊心當中,一方面消除我們無始的罪障,一方面積集廣大的福德資糧,這個叫做「修」。所以,它這個次第,是先有理觀再有事修,先學習,做好內心的調伏,引導,然後再有所謂的付諸行動。
「發心」跟「正見」是所有修證的基礎?
我們要知道一個事情,其實我們無量劫來經歷過很多的生命,也做了很多事情,看看我們的過去,我們做過很多布施、持戒、忍辱的善業,但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還是這樣的輪迴生死呢?因為我們沒有做好理觀的智慧,所以我們所有的善業都沒有辦法超越生死,不能達到波羅蜜,我們的心理素質太差了!所以你不要小看前面兩科的心理建設,發心跟正見這兩科,是所有的基本功。這兩個基本功建立起來,你修六波羅蜜,修六度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變成波羅蜜。你建立了這個基礎,提起佛號叫做臨終正念。前面兩科是重點,發心跟正見,觀照力跟誓願力,這個理觀太重要了!
3、善加利用人生的相狀是你歷事鍊心最好的地方!
佛法是從業果的道到無常的道,最後到空性的道。到空性的大乘菩提道時,世間上沒有好壞了。你如果善加利用,人生的相狀歷事鍊心,就是你積集資糧最好的地方;你要是不會利用,人生的相狀對你是一種傷害。
思慧很重要!這件事情沒有人可以取代!
從我們學習的角度,聽聞佛法很重要,思慧也是很重要!諸位!你不可以說上課來聽課,然後你回去以後,打妄想就繼續打妄想,不可以這樣子,當然你打妄想我們可以理解。你一天撥出三十分鐘的時間,暫時不要打妄想,幹什麼呢?你把老師上的課,就像牛吃草一樣,思慧就像牛吃草不斷地反芻。佛陀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事情?有什麼重要的道理,要勞動他老人家從大般涅槃裡面,來到人世間陪我們成長?他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這個思慧很重要!這件事情沒有人可以取代。
4、修行是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給你。
其實修學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講一次,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給你,不可能!所以宗喀巴大師說:「佛非水洗眾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將己德置於餘,唯為說法令解脫。」佛陀出世,他不可能去拔除你的罪業,不可能!他也不可能把功德送給你。那麼佛陀做什麼事呢?「唯為說法令解脫」,佛陀把這個道理告訴你,讓你自己去改變。你自己去走你該走的路。
小结:《佛法修学概要》001-004集研讨
我们共同研讨《佛法修学概要》的第一讲到第四讲,也就是《佛法修学概要》的前言的部分,属于概述的内容,末学想从三个主题与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个主题,为什么要学这个课程?就是课程的学习目的,或者说是课程的宗旨。
第二个主题我们学什么?就是这个课程的主要的内容。
第三个主题怎么学?主要是跟大家来介绍一些学习的方法。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习《佛法修学概要》?就是它的宗旨、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临终正念,往生净土。
这个里边我们分两个层面来分享,一个是从改造生命的角度,第二个是从净土中的角度。
一、理观【破妄显真】:改造生命的本质,点燃心中的光明。
首先从改造生命的角度,在《佛法修学概要》的开始,师父就告诉我们,我们学这个课程是为了改造我们生命的本质,点燃心中的光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快乐,追求自在的愿望,谁会喜欢痛苦,谁会喜欢束缚呢?但是由于无始以来,我们遗失了自己的真性,被各种妄想所牵引,被各种执着所控制,遮蔽了自己的心性光明,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不知道今生所追求的所有的快乐,都是败坏无常的,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是空中花、水中月,如梦如泡影,如露亦如电,反而是认物为己,执妄为真,只知贪求鉴赏之秘,殊不知割舌之患以至于求乐反而招苦,求升反而遭坠。
如同在茫茫的生死一海中,下着一艘破船,不知沉默的危险将至,更可怕的是由于今生的迷惑颠倒,招感来生的乃至生生世世的轮回,没有出离之心,无有解脱之日,让我们追求快乐,追求自在的愿望变得遥遥无期,美好的愿景永远是空中楼阁。我们怎样才能拨开心头的乌云,驱除心中之忧安,改变我们错误的追求,而去寻找到真正的快乐,达到自在的解脱。
那么修学佛法,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因为佛法是智慧之学,是心地法门,是佛陀能为我们众生迷惑颠倒之苦,应化来到娑婆世界陪我们成长,以他的亲身示范,言传身教,广演法门,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烦恼,如何面对生死,如何离苦得乐,如何获得自在?
佛陀是大乐王,他开出了许多的药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正如蕅益大师曾经说过的,佛法能够让我们破妄显真,把我们从无始劫来的迷惑颠倒之中就拔出来,点亮我们的心灯,开启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正见,回归本来的心性,显现本来的风光。
所以我们要想走出生命的轮回,达到真正的快乐,我们就必须要学习佛法,它是调整我们烦恼的良药,它是开启我们智慧的良方,他是帮助我们度过无边苦海的舟济,它是茫茫黑夜中指引我们的明灯。
当我们随着学习佛法的课程一步一步走进来,我们就能深切体会到佛法的微妙,体会到佛法的不可思议,体会到佛法对我们生命的引导,那种心中的光明,被点燃的无尽喜悦,与无穷的受用;你就会体会到师傅所说的佛法能改造我们生命的本质,点燃心中的光明的真实不虚。
二、事修:从善念式念佛提升为善根式念佛。
其次,从净土宗的角度,似乎在净土教观学苑的开学典礼上开宗明义的提出,为什么要开设净土教观学苑?师父讲到要帮助我们念佛的人从善念式的念佛提升到善根式的念佛,所以从净土法门来说,我们学习佛法也就是要透过智慧的关照,提起佛号是令我们的佛号坚固,让我们的佛号有力量引导我们达到临终正念,与弥陀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成就佛国。
所以从改造我们生命,建立生命正见的角度,从净土宗生起如法的观照,坚定弥陀的皈依,成就临终正念的角度,我们都必须来学习佛法,来学习这些课程。
如果把这两个层面再展开一下,也就正好诠释了我们这次网络班的四大修学宗旨。及建立生命的正见,生起如法的观照,坚定弥陀的皈依,成就临终的正念,这是我们简要的跟大家分享第一个主题,课程开设的宗旨之所在,我们修学的目的之所在。
第二个问题:《佛法修学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那么我们知道了学习的目的,我们该从哪儿下手学习呢?
因为佛法的经典太多,三藏十二部可以用浩瀚如海来形容,如何选择一些代表性的经典,供自己学习,以比较少的精力获得较大的收入。那么我们就进入第二个主题,看一看我们的课程主要学哪些内容?
末学想通过四个角度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从我们净土教观学苑的修学纲要,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修学的主要的要点。
第二个、我们从六门课程的设置来看一下我们学习的内容。
第三个、我们从这学期的佛法修学概要来看一下我们学习的内容。
第四个、看我们今天1~4讲主要讲什么?
所以从这四个角度跟大家一起研讨:第二个主题学习的内容。让我们找到一个下手处。
一、首先我们看净土教观学苑的修学纲要,分两部分:
(一)因地修学(佛力+自力)
1、佛力(加持力)【提起佛号】:一个是提取佛号,关于佛号的加持力;
(1)专注力
(2)相续为。
祖师传承—a业障深重、求出无门;b本愿广大、必定救拔;c无常将至、早做准备
2、心力(主导力)【心理建设】:
第二个是心力,心灵的开创力,也叫主导力。可见师父是从两方面明确我们的学习纲要,净土与依法观照的结合,这就是我们修学的重点内容。一个就是要提起符号,一个就是我们的思想改造,或者说是我们的心灵的建设。
(1)安住力——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不迷不取不动;
(2)调伏力——调伏业力、调伏妄想——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罪业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
(3)引导力——导归净土、成就佛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那么在心灵建设方面,主要有三个重点,一个是要培养我们的安住力,就是建立空正见,培养我们的安住力。第二个是以出离心的建立来培养我们的调伏力。第三是以菩提心来培养我们的引导力,培养我们趋于净土,成就佛道。那么这三种力最根本的是安住力,也就是空正见的确定。我们要体悟到我们的佛性是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为动摇,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
我们要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面对烦恼,站在本来没有罪意的角度来忏悔罪意,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聊生死,要从本质清净,本自具足的一念心性上提起佛号,调和我们的烦恼,忏悔我们的罪意,引导我们导归净土。所以从净土教观学苑的修学纲要,我们的修行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心力来引导福利,以佛力来加持心力,通过两者的结合来成就我们的佛道。
所以这是从修学纲要来谈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个就是怎样提取符号,让我们的符号有力量。第二个是怎样培养我们的三力,来加强我们心灵的主导力。
(二)果地功德——摆脱妄想、业力干扰;感应道交、往生净土。
二、六大课程
《唯识学概要》——调伏
《天台教观岗宗》——融宗归净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导读》——引导
《楞严经修学法要》——安住
我们从网络班开设的六大课程,来说明我们学习的内容。这次网络班共开设六个课程,一个就是我们这学期所要学习的《佛法修学概要》、第二是《唯识学概要》、第三是《天台教观纲宗》、第四是《佛说阿弥陀经导读》、第五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导读》、最后一个是《楞严经修学法要》。
那么这六大课程的开设也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空正见,我们的出离心,我们的菩提心。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安住力,调和力和引导力。比如说楞严经,我们知道有句话叫开悟的楞严,楞严经可以让我们明心见性、悟性真常、了惑虚妄、知真本有、达妄本空,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他是我们破妄显真,辨别邪正,建立正见的极为重要的经典,被历代祖师推崇备至。
再比如《唯识学》,是从我们凡夫的角度开启我们的心识活动,引导我们转识成智,引导我们转染成净,转凡心成圣心,在调伏引导方面功效卓著,再如《天台教观纲宗》是历代祖师慈悲心切,将甚深广泛的佛法条理化、简单化、生活化,提出判教的轨则,让我们能全面了解佛陀的一代时教,只要抓住一个核心思想,你一念明了的心,以天台这个系统的操作,你就知道怎么修学,不但可以自立,你也可以用这个系统来引导别人修学。再如《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更是让我们了解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在愿力广大,激发我们顺从本愿,一心皈命,通身靠倒,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这六大课程我们能够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掌握佛法的精华,帮助我们建立生命的正见,升起如法的观照,坚定弥陀的皈依,成就临终的正念。六大课程同样是围绕佛力于心力,培养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这个课程的大纲的。
这是我们从网络班开设的六大课程,让我明确我们学哪些内容。
三、《佛法修学概要》——基础篇——四大主题
然后第三个角度,我们是从佛法修学概要来看学习的内容,如果说六大课程是奠定我们一个学佛基础的话,那么佛法修学概要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它以前言、正文、结却三大部分,删繁取要、概括大纲,为我们描绘出学法的路线图,它的作用就像个地图,为我们指明方向,有路径。
1、理观(心理…)
(1)发心篇(设定目标);
(2)正见篇(智慧观照)——解门;
2、事修(历练…)——修行篇(付诸行动)——行门;
小说推荐:《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末世第一狠人》【未来小说】《寐姝色》《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野火》《重开吧!蜘蛛侠!》《在北宋当陪房》《我有一个修仙世界》《高武纪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